半岛app下载 半岛app官网半岛app下载 半岛app官网近日,多地出台了严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管理办法。加之,前不久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缩减5%”的重磅消息,编制资源调整引发广泛讨论。
这意味着,编内编外人员配置即将重新“洗牌”,多地相继开启整体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程。
陕西延安市出台《延安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从适用范围、总量核定、聘用程序、人员管理、薪酬制度等方面明确了用人单位和编外聘用人员的权利义务。同时,在经费方面,要求编外人员平均工资标准控制在2800元/月以内。而陕西安康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了数条不得使用编外人员的情况。
江苏徐州市列出的四条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从严控制,限额管理”。依据用工单位职责任务、现有编制结构及人员情况,编外用工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单位核定编制的15%以内。
黑龙江哈尔滨市按照《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从3月初到6月底,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则进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摸底的同时,还对不符合聘用要求的编外人员进行剔除,以实行总量控制。
例如,安徽省肥西县明确严把入口关:该县遵循“总量控制、核准使用、公开择优、合同约定、动态调整”的原则,由机构编制部门对所有编外用人申请进行饱和度测评,确保编外人员总量“只减不增”。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采用“规范一批、转化(消化)一批”的方式,有序推进各类编外人员清理工作。
另外,云南楚雄、广东惠州、湖北十堰等地的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也接连落地,有的已经初见成效。
缩减编外人员,不仅有利于实现对编外人员数量、经费的双向控制,也能够从长远角度上,降低政府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政府。
不仅如此,部分机关单位及岗位也将减少录用编外人员,甚至岗位也会被相应缩减。
以陕西延安市有关办法为例,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一般不核定财政负担的编外聘用人员;机关公务员岗位、重要涉密岗位、行政执法岗位等重点岗位,一律不得使用编外聘用人员;有空缺编制和编内人员能够保障工作的,不予核定编外聘用人员。
对于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维修维护、园林绿化、车辆驾驶等后勤服务推行社会化、市场化,则实行劳务外包,不予核定编外聘用人员。
严控编外人员,是地方精简机构编制资源的“第一突破口”,而精减中央国家机关编内人员则是下一场重头戏。
今年3月中旬,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虽不是一个新线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再次提出精减编制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缩减编制和缩减人员是两个概念。
首先,“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缩减5%”不是简单地裁减绝对数量,而是按比例有增有减、增减结合、调剂余缺,收回部分编制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实现结构性优化。
其次,精减冗员是改革的必然方向。这次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在人员编制上做“减法”,其目的之一就是打造一支精干专业的人员队伍,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而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加速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最后,“减”是“精”的前提和基础。本轮改革提出的“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缩减5%”,是在适度适中、渐进有序、积极稳妥的过程中,逐步精减编制规模。
在国家方案之下,地方改革可以通过回收编制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并探索“可上可下”的分配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将编制下沉到基层,或是回收到上级统筹部署,有效提升工作力量部署的灵活性。同时,地方还可探索更多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地方对回收编制的配置与使用,确保精减后收回的人员编制流向最需要的领域。(韩静)
Copyright © 2020-2023 半岛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007098号